“一座洪渎原,半部中国史。”
在西安市区西北方向,有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这里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绵延2200余年,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迭。这个地方,秦汉时期称“咸阳原”;汉代因五位西汉皇帝建陵于此,又得名“五陵原”;隋唐时期则被称为“洪渎原”。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了大量战国、秦汉、魏晋、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古墓葬,数量超过3600座。这些墓葬的发现,如同一部部珍贵的史书,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如今,这块“风水宝地”,不仅贯通古今,更连接中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正坐落于此,成为古都西安与世界对话的重要窗口。
“单是这次扩建工程就发掘出各类古代文化遗迹6848处,包括古代墓葬4093座,出土文物2.2万余件。”陕西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不少网友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留言建议,应该建一座博物馆,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让每一位过往的旅客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寸土寸金的机场里建博物馆,是否可行?
工程项目部和文物部门经过多次研判后一致认为,在发掘地进行文物展示,既可以提升机场作为城市重要交通枢纽的文化属性,也能回应群众期盼,西部机场博物馆就此应运而生。
这座总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的博物馆,既有庑殿顶、歇山顶等各种古建屋面形制,又有斗拱、飞檐等各类装饰构件,仿唐式的建筑风格让过往旅客一眼难忘。
“长安·常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土文物与古代长安”主题展览。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作为全球首个在机场展示在地文物的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采用“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的展示模式,分为四方馆、珍宝馆和临时陈列展览区。四方馆以“长安·常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土文物与古代长安”为主题,展出了121件历年来机场建设中的出土文物,全力展现机场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历程,以及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历史和古代长安的盛景。
“我们以‘汉唐风韵·城市华章’为设计理念,以打造航空旅途中的‘15分钟’博物馆为目标,让旅客能在旅途中停留一刻钟,感受丝路繁华和盛唐气象。”西部机场博物馆负责人侯超说。
在四方馆的展厅内,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的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迪丽娜孜正在讲解员的介绍下观看展览,听到讲解内容,她不禁为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感到惊讶。
“我了解到T5航站楼主要用于国际、港澳台地区航班的起降,所以这个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厅’,强化了西安‘古今交融’的城市形象,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从丝路起点到现代枢纽,体现的正是中华文化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精神内核。”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苏晓智说。
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zgxa.hxcynet.com/4895.html